3月20日,物流信息公司承办的中国(四川)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(以下简称四川“单一窗口”)2025年度工作会议在泸州市召开。
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,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决策部署,总结回顾2024年四川“单一窗口”工作情况,安排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,并邀请专家进行培训宣讲。省政府副秘书长、省铁路机场办主任张勇出席会议并讲话,泸州市副市长靳地胜致辞,省航空与电子口岸服务中心主任蒙秋旨作工作报告。
会议充分肯定四川“单一窗口”在我省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积极作用。过去一年,省航空与电子口岸服务中心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聚焦广大外贸企业关切,会同各方力量密切协作,持续深化四川“单一窗口”建设,平台业务申报量同比增长12.9%,报关货值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4%,应用覆盖率提升至82.6%,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。
会议对2025年四川“单一窗口”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:一是聚焦战略使命,发挥平台优势、抢抓政策机遇,以更高站位服务开放发展大局,全方位展示四川“单一窗口”服务能力和平台形象。二是聚焦服务质效,持续强化自身建设,推动互联互通,拓展服务功能,以更实举措推动平台高质量发展,助力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口岸营商环境。三是聚焦协同联动,凝聚各方合力,持续提升服务效能,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。
会议对2024年度四川“单一窗口”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企业进行了通报表扬。商务厅、四川省税务局、成都海关,泸州、内江“单一窗口”主管部门、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、有关金融机构和重点外贸企业作了交流发言。会议共200余人参加。
下一步,物流信息公司将紧密围绕物流股份“坚持战略定力,做优做强物流主业”的工作要求,聚焦“一体两翼”发展战略,进一步增强和发挥自身信息化优势,做好四川“单一窗口”等重点政务项目的建设运行,全力开拓更多市场项目,为物流股份加快推进“现代物流服务”和“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”两大体系建设再添动能。
供稿:永利手机版app下载部
十一月二十六日,跨越沱江的内江水心坝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正加紧施工,项目有望于年底通车。唐明润 摄(视觉)
冬季的川西高原白雪皑皑,却挡不住铁路建设者的热情。11月22日,记者驾车从阿坝州松潘县出发,驶进积雪渐厚的若尔盖大草原。3小时车程后,一座红顶白墙的工厂映入眼帘,这就是西宁至成都铁路郎木寺至黄胜关段(以下简称四川段)最大的制梁场——若尔盖制梁场。当天,西成铁路四川段首批箱梁在这里预制完成。
这是个占地146亩的方形场地。“这里地处草原湿地,表层覆盖了4米多厚的腐殖土,物体放在上面就沉。”制梁场副总工蔡飞介绍,项目团队今年2月进场后,用2个月时间克服地理条件,回填、打混凝土,才建成了制梁场。
制存梁区位于室外。约100平方米的场地上,布设着10套模具、72个制梁台位。有意思的是,制梁模具外有一层军绿色的“罩子”,用手一摸,厚厚的。“这下面还有管道,和那边的锅炉房相连。”中铁七局西成项目部站前4标指挥长白宏州指着前方的厂房说,一片箱梁从生产到完成养护,需要30多天的时间,其间如果温度过低,可以加温。
制梁场位于海拔3500米的高原高寒地区,10月就大雪纷飞,目前日最低温度已低于零下20摄氏度,箱梁预制过程中的保温就非常重要。制梁场采取“穿衣服”“盖被子”等措施来保温保暖,保证箱梁质量,也将制梁场的有效施工期从每年的5—10月延长到4—11月。
连日来持续低温,首批12榀箱梁预制完成后,制梁场将暂停预制生产。但前置工序——钢筋生产加工还在加劲加力,为来年预制生产做准备。
钢筋生产车间外墙上,“高寒缺氧不怕苦,万众一心谱新篇”的标语格外醒目。刚到车间门口,就听到金属切割、吊机运行等交织的“施工奏鸣曲”。偌大的厂区看不到几个工人,钢筋拉直、切割、网片焊接等都由机械完成。
“这里的钢筋生产,和外面的养护、张拉、压浆等,都投用了大量的智能化装备。”白宏州告诉记者,若尔盖制梁场承担了两个标段795片箱梁的生产任务,在高寒高海拔环境下,机械、人工效率只有平原地区的80%和60%。项目部通过智能化装备、机械化生产,提高现场工作效率,确保施工质量。
“首批箱梁预制完成,标志着西成铁路四川段的桥梁工程建设进入全新施工阶段。”成兰铁路公司西成铁路指挥部指挥长印建文表示,全线建设者正克服恶劣的环境条件,加快推进建设,计划明年7月架设第一片梁。
西宁至成都铁路是我国“八纵八横”高铁网兰州、西宁至广州的兰(西)广通道的组成部分,全线建成通车后,从成都出发仅需 4.5小时就可到西宁,较目前省时一半;从成都到花湖、若尔盖等省内旅游景点,亦可坐动车前往。
记者近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国铁集团”)获悉:今年前三季度,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28.97亿吨,日均装车完成17.66万车,货物运输保持高位运行。其中,发送电煤11.35亿吨,截至9月底,全国371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可耗天数保持在37天以上。
货运能力持续扩充。国铁集团落实“一港一策”“一企一策”,积极推动“公转铁”运输,增加铁路运量,全国主要港口铁路疏港日均装车3.15万车,同比增长5.8%,矿石日均装车2.81万车,同比增长2.2%。
国际联运提质增效。持续实施中欧班列扩编增吨措施,提高列车编组和口岸站交接能力,第三季度各铁路主要口岸日均交车2479车,同比增加271车;日均接车3176车,同比增加565车,再创历史新高。前三季度,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.3万列、发送货物142万标准箱,同比分别增长7%、20%;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集装箱累计发送货物63.3万标准箱,同比增长14.2%;中老铁路累计运输跨境货物355万吨,同比增长143%。
货运产品优化完善。前三季度,国家铁路集装箱发送2429万标准箱,同比增长5.7%,铁水联运完成945万标准箱,同比增长10.3%。成功开行整列高铁快运动车组、50英尺集装箱铁路多联快车、35吨宽体集装箱铁海快线,货物运输时效和综合物流成本不断压缩,更好地满足了客户多样化运输需求。
11月20日,国家邮政局发布最新数据,1—10月,我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297.2亿件,同比增长14.3%。其中,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051.7亿件,同比增长17%。
随着我国主要快递企业布局国际寄递网络,加快海外仓建设,新开通多条国际全货机航线,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全链路跨境电商寄递服务,邮政快递业在促进产品跨境流动中的作用明显增强,国际供应链产业链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。1—10月,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4.2亿件,同比增长55.1%。